[行業信息]服裝出口退稅下調2% 紡織企業處變不驚
時間:2007-06-30 04:01 點擊次數:4099
編者按:國家出口退稅新政7月1日實施在即,國內各行業企業將受到何種影響?面對可能出現的新挑戰,企業又將何去何從?本報從今日起陸續推出受此次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的反應及應對措施。敬請垂注。
“服裝出口退稅下調2%”這“第二只鞋”總算掉了下來。
自去年9月紡織品出口退稅率調整時起便被國內紡企普遍預期,到今年春交會前相關傳言大肆蔓延,再到接下來的“五一”前和6月1日前各種版本方案一再被業界熱烈討論,特別是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公開言及要調整出口退稅率和出口關稅政策,企業早已抱定了“必動”的信念,只待宣判之日。
這次的調整對很多“微利”紡企而言,不啻為一記重擊,但中基寧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應秀珍也坦言,其同時將是考驗企業“議價”能力和中國紡織產業升級的一次機遇。業界還普遍預期:進一步調整仍可能隨時發生。
一次次心理刺激后,記者在采訪中明顯感覺國內紡企已變得更為堅強。然而,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國家宏觀調控、整體競爭環境日趨艱難等現實,仍是橫在企業面的鴻溝。記者調查發現,很多企業已開始對出路進行更深層的思索。
利潤縮水高達30%不可否認,目前國內紡企的“議價”能力仍然有限,出口退稅率的下調短期內造成利潤縮水、定單流失等也在情理之中。
據第一紡織網總裁樊敏介紹,為了解出口退稅率下調政策出臺后對國內紡織服裝企業可能造成的影響,該網站日前就相關問題對國內近140家各類紡企進行了網上調查。結果顯示,退稅調整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企業利潤的壓縮。有31%的企業認為,若退稅率下調2%,將導致企業虧損;有29%的企業認為平均凈利潤將下降30%;40%的企業認為平均凈利潤將下降10~30%。據企業測算,這部分利潤的減少折合成未履約訂單的損失約在50萬美元至200萬美元或以上不等。
東方國際集團旗下上海利泰副總趙曉東告訴記者,退稅調整一般會影響至少3個月的貿易量,從落單到出運一般需3個月的時間,沒有落單的尚能在報價上有所余地。
基于強烈心理預期,近幾個月,多數企業已將稅率調整風險加入了接單考慮,但仍有很多訂單難以操作。江蘇舜天股份有限公司李躍告知,“新單”適當提價難度不大,然而,對于占手中業務量30%的“翻單”部分就比較棘手了。不少客戶會要求將去年的舊款翻做,但在價格上也提出打折。退稅調整,這部分訂單理應漲價,可目前最多只能維持原價。李躍很無奈:為了照顧客戶感情,只要不虧太多硬著頭皮做也得做。
稅率調節應避免“一刀切”
業內人士的觀點是,退稅調整對出口產品低端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越渴越吃鹽。中小紡企不可能全部追求出口中高檔服裝,短時間內很難分享這塊“蛋糕”,且歐美低檔服裝市場容量也相當大,進口比例在60%以上,充滿誘惑力。退稅降低2個百分點,很可能將低端市場拱手讓給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采訪中,企業大多表示,國家為減少順差,下調退稅率的初衷可以理解,但不要搞“一刀切”,可以考慮主要調整國內出口量大且主要依靠配額出口的服裝產品退稅率。
李躍的看法是,最好拉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退稅稅率:一則中國服裝的競爭對手主要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而他們的服裝面料和輔料主要來自進口中國,如果更多降低中國面料的出口退稅率,那么這些國家進口中國的面料成本也相應提高,最終有利于保持和提高中國服裝出口的競爭力;二則服裝在國內的增值部分要大于面料類;三則面料印染是高污染和高能耗產業,減少面料出口有利于環境保護。
此外,企業也希望今后的調整能給企業一定的過渡期。對于在過渡期內企業可能搶關出口的問題,李躍認為,沖單不可能持續三個月,最多也就體現在政策調整前的一個月,對大局不會造成實質影響。
加緊備戰規劃長遠眼看7月1日“大限”將至,目前企業大都在積極備戰,盡量趕在月底前出更多貨,以減少損失。但時間如此緊迫,對于大量手中訂單而言,這種方式也無異于“杯水車薪”。
應秀珍認為,短期內,企業只能謀求通過提高報價或與客戶風險共擔轉嫁成本。也有一些企業表示,將試著把銷售重點轉到“家門口”,然而內銷水更深,這條路目前還只能是企業的美好期冀。
一些企業老總認為,由于目前我國紡織品出口價格比國際市場同類產品低約10%,即便價格漲一些,對外商仍有吸引力。
然而,也將如樊敏所預期,紡織業將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實現產業升級,紡織行業效益增速下滑的陣痛在所難免。企必須盡快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作長遠打算。